跟着重庆工作队行走昌都①:踏上海拔3500米的高原山城

文章出处:蚊子防制       发表时间: 2024-01-15 02:35:42

  8月7日一早,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当抵达目的地、全世界海拔第二高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邦达机场时,凌晨五点多就爬起来赶航班的采访团队一行,个个都嘴唇发紫、脸色泛白——提前一周就喝上了红景天,依然难免海拔陡升四千米后的高反症状。

  经受这番体验,吸引我们的,是重庆与昌都之间一条联系了28年的纽带——1994年,在“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精神感召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白准确地提出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号召;1995年,来自重庆的第一批队伍踏上高原,对口支援西藏昌都,从此一代又一代巴渝儿女奔赴雪域、接续奉献;去年7月,接力棒已经传到了重庆市第十批工作队手中。

  如今,第十批工作队已整整一年,他们工作生活得怎么样?作为家乡人,咱得来看看他们,让工作队员们知道家里头始终惦记着他们——这成为此次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特别策划的初衷。

  邦达是个小机场,只有一个行李转盘。忍着高反,缓缓步出机场门外,工作队员幸浩广和同事们已经早早等着我们,“接下来,老师们还会体验到‘全世界离市区最远机场’的路程。”

  翻越海拔4572米的浪拉山口,溯流波涛滚滚的澜沧江水而上,一路上,逐渐体会到昌都“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险峻自然环境。无怪乎,连机场都要建到那么高、那么远的所在——只有这块高处的开阔地,能提供足够安全的飞行视距和起降空间。

  巧的是,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昌都与重庆实在像极了——都是山与江的城。

  温婉的嘉陵款款南来,与浩荡北上的长江撞了个满怀,一同昂首东去,两江的交汇处,便是山城重庆的渊薮;发源于青海省玉树州的两条河,一个叫扎曲,一个叫昂曲,奔腾千里,汇流于西藏,至此始得名澜沧江,汇流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昌都城,“昌都”,也就是藏语“两江汇合处”的意思。更巧的是,在某些季节,澜沧江汇流处还会呈现出一清一浊、泾渭分明的景象,也就是重庆人所熟知的朝天门前“阴阳水”奇观。

  地处西藏“东大门”,昌都与川渝地区的社会往来密切,走在街上,麻辣味十足的方言不绝于耳。只是,这座“高原山城”,平均海拔在3500米,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还是相对较差的——这也正是重庆援昌28年的使命所在。

  一路跋涉,车还没进市区,我们先到了昌都的“两江新区”——难得觅到山与江间的一处开阔地,在距离市区33公里的地方建起的昌都新区。

  这里,是西藏第一个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重庆对昌都新区从人才交流、发展规划、产业引进、技术支撑等方面不断加大帮扶力度,自2013年以来,重庆累计援助昌都新区9000余万元,占到全国对口支援昌都三省市总投入的近八成。得益于重庆力量,一批新项目正在昌都经开区拔节生长。

  走“渝昌工人文化宫”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做玻璃幕墙安装和水电施工。“渝昌工人文化宫是昌都经开区今年新开工的项目,建设资金中的2000万元由重庆资金解决。”昌都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建设管理处处长张建告诉我们,目前项目主体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装饰装修,预计今年底就可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届时将成为昌都开展群众性体育文化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

  不远处,正在进行主体建筑施工的渝联物流园,同样是重庆援建项目。“这一个项目总投资有2亿元,就在今年7月20日刚刚开工,一期工程建设火热得很哟!”现场施工负责人刘杨操着一口鲜明的方言。渝联物流园建成后,将在昌都新区形成一个大型建材市场集散中心,助力昌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就在澜沧江汇流处,坐落着一座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老乡见老乡,暑假仍坚守在这里、推进校舍建设维修项目的数位重庆教师,与我们热情相拥。

  去年7月,从重庆市铁路中学来到这里,担任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的徐和建,向我们细数着这些年来重庆带来的巨大改变:

  “组团式教育,力量很集中,我们通过‘六大行动’提升学校整体水平,带来的效果也很明显。从高考来看,本科上线%,幅度很大”,徐和建满是自豪,“教师的教学成绩,师生有目共睹。”

  “高原反应是我们的最大挑战”,来自重庆一中、现任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常务副校长的龙潭和同事们努力克服着恶劣自然环境与诸多困难,“我们所有来到藏区的同志都有很深刻的体会,本地学生的阳光淳朴、好学向上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这里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是最宝贵、最难忘的经历。”

  以“渝昌教研工作坊”为平台,广泛开展教研活动,辐射带动本地教师2520余人次,实施昌都市级科研课题8项,形成研究成果1098份,受益学生2557人;建立“空中课堂”,开展线次、线节、线余次;引进重庆市教科院网络教学资源平台、重庆八中“智慧云校”、重庆巴蜀中学云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网络联合教研活动23次;引进重庆八中网络课程84节,覆盖昌都一高和受援县学校学生1.7万人……“我们还真正开始启动了‘雪域雄鹰’计划,让优秀的学生到重庆、北京等地看一看”,徐和建动容地说,“今年暑假,我们的很多孩子就走出了西藏,我相信这能让他们的人生更加不一样。”

  已到傍晚时分,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任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的朱宇熹依然忙着处理各项工作。“这里的百姓非常淳朴,作为医疗队成员,我可以感觉到自己受尊重、受欢迎。治愈后的患者和亲属会向我们真诚地表达感谢,虽然语言沟通有时比较费力,但我明白他们的心意。”朱宇熹动容地说,“用专业所学,为更多昌都老百姓带来健康与平安,我们义不容辞。”

  在朱宇熹看来,源源不断的干部,不断地提升着当地的医疗水平、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我们在这里不只要做医生的工作,还要做信息化建设等等,不断推进医院规范化管理。”

  重庆工作队通过实施医疗“981”工程,让昌都市人民医院医疗水平明显提升,先后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建成藏东首个现代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开展自治区首次手术6例、昌都市首次手术8例,完成1800余台手术,救治危重病人1019人。开展“渝藏情深、健康攻坚”和“渝昌民心汇、精准救助‘救’在身边”行动,筛查先心病8000余人次、先天性手足残病和心脏病400人次,帮助32名患儿前往重庆接受免费治疗,减免诊疗费用1200余万元。

  到昌都以来,来自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的姜海东只回过重庆一次。今年夏天,他的任期已到,而他选择留在昌都市人民医院继续支援,这一次他的岗位由感染科变为了科教科。“一年多,我发现这里的人才教育培训是一个短板,希望能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为昌都的医疗人才培养作一点贡献。”在姜海东看来,只有带动当地医疗队伍水平整体提升,才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我们要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其实,不光是教育、医疗领域,在重庆市第十批工作队领队、昌都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魏兴贵看来,一年来,全体队员们攻坚克难、并肩战斗,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效,这离不开昌都市各级各部门的帮助支持、全体队员的辛勤付出,接下来要继续扎根雪域高原,为光荣而伟大的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为藏东明珠山城昌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日已暮,华灯初上。经历一天的奔忙与紧张采访,小组成员们的高原反应倒不那么明显了。走在昌都街头,一个热闹繁华的高原山城,正向各族干部群众扬起嘴角。

  离开察雅,我们前往此行的最后一站——芒康县。 车行在察芒公路上,蓝天白云之下尽是巍巍群山,河谷上遍地金黄,一幅幅收割青稞的劳作场景不时从眼前掠过。…

  伍洪章正在对中欧班列进行列检。刘彪摄 9日,在山城重庆高温天气下,钢轨边泛起层层热浪,一群“黄马甲”健步如飞,忙碌着、穿梭着,有条不紊地守护着一列列货车驶向远方,伍洪章就是这里面的一员,对中欧班列车辆作业情况做现场盯控,确保安全正点开行。…

  出昌都市区,沿着澜沧江向南行驶,不到一个小时就进入了察雅县境内。 从1995年起,重庆市开始对口援助昌都市及其所辖类乌齐、芒康两县,2016年起增加援助察雅县。…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