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山东法制报数字报-山东法制报电子版PDF版

文章出处:蟑螂防制       发表时间: 2023-09-27 22:36:24

  从早前“垃圾基本靠风刮” 到现在的“ 小桥流水人家” ,昌乐以打造国内最洁净区域为目标,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扮靓宜居新农村建设,以此来实现了“领导在不在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检不检查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

  早晨五点半一过,当村里多数人还躲在被窝时,庞凤芹已经准点起床洗漱了。简单吃过早饭,她便扛起笤帚开始了一天的主业——扫地。作为东河下村两位保洁员之一,庞秀芹干这活儿已经三年多了。

  “ 变化太大啦!像俺家那边,以前正对着臭水沟,家家户户的垃圾都堆这儿。”指着自家门口,庞秀芹回忆道,“冬天还好些,一到夏天,那酸臭味儿简直受不了。屋里的绿头苍蝇一群一群的,撵都撵不走!”

  改变始于2011年上半年,昌乐县真正开始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村里有了垃圾桶、聘了保洁员,镇里设了环卫所、建了中转站,“户分类、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的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初步确立。

  “ 放了从前,村里就是柴堆、 土堆、 粪堆,到处乱堆。 每天的垃圾也是往臭水沟一扔就完事儿了,没见人组织打扫过。”庞秀芹和记者说,从大前年开始,她家门前的臭水沟连同村里的“三大堆”慢慢消失了。“再后来,村里跟环卫所一起把沟填平,修了个小广场,俺家现在倒成环境最好的地儿了。”

  无独有偶。在昌乐县宝都街道办田老庄,保洁员田开善对村里的变化也感触颇多。

  “ 以前的垃圾都是往村口大沟里一扔就行。 攒多了,就点把火一烧,味儿又臭又冲。现在省事儿多了,垃圾往桶里一扔,剩下的环卫局全包了。”穿着橙色环卫服的田开善和记者说,现在他每天六点起床,打扫村里几条主路,“下午五点才下班,跟城里的环卫工差不多。”

  东河下村和田老庄的改变是昌乐县农村环境整改治理的缩影。“ 环卫一体化启动后,各村镇陆续将环卫保洁、 垃圾清运工作委托县环卫局处理,并签订托管协议。我们组织力量对各村的柴堆、土堆、粪堆和垃圾沟进行了彻底清扫后,初步建立起现代化的环卫保洁体系。”昌乐县环卫局副局长张冬花回忆道:“当时,很多村清理出的垃圾有三百多吨,相当于整个城区的日产垃圾量。”

  农村环境的逐步改善也带动了企业项目的纷纷“落户”。我省一家乳制品公司正是看中了城南街道姜家洼子社区的卫生条件好、牛奶品质高,才将一个奶畜项目放在这里。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则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建成极具当地特色的农田观光休闲游项目,村里的农家乐也跟着“火”了起来。

  目前,昌乐县环卫一体化托管率达到100% ,配套垃圾收集车300余辆、村内保洁员2514人,基本实现了“农村里的生活垃圾不落地”的目标。

  垃圾不落地,只是昌乐县城乡环卫体系的第一环。当庞凤芹开始打扫东下河村四条主路时,位于乔官镇环卫所的垃圾收集车也发动起来,准备进村清运。

  “ 保洁员负责村内主路上的垃圾清运,同时确保桶内的垃圾不外溢。”乔官镇环卫所所长王贻胜介绍道,“收集车则是每15个村配一辆,每天准点儿发车,将各村的垃圾运送到中转站。”

  “我们有件法宝!收集车每天去了哪儿、走了多少路、油耗是多少,我们大家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县环卫局督查科科长赵雯笑着告诉记者。

  原来,昌乐县的每辆垃圾收集车上都装有对讲机和GPS 定位系统。“利用GPS 可收集每辆车每天的运行数据,然后借助环卫数字化平台,将其中的不正常的情况编辑成短信,发送至局领导、环卫所长和巡查人员的手机中。”昌乐县环卫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以12月1日为例,昌乐县环卫局吴进光局长于当日10时17分收到短信显示:“未运行,红河37#(修车),营丘66#(发不起来),五图 72#,运行 13.46公里。”

  “这就是说当天有两辆垃圾收集车没能出车,原因分别是正在修车、无法发动。还有一辆车只走了13.46公里,跟以往惯常的路线、公里数不相符,这时就需要安排人手进行核查。”吴进光局长介绍道,“数字化平台的打造保证了监管人员可随时跟辖区内任何一辆垃圾收集车建立联系,保证了环卫作业质量的同时也极大延伸了监督的触角。”

  严密的监督管理体系离不开考核评价作支撑。据了解,目前,昌乐县已出台了环卫一体化考核实施细则。每年,由县委、县政府组成的考核组对各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做全面考核、排出名次,排在后两名的镇由县委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连续两年环卫一体化考核居后的镇实行一票否决。县环卫局同时成立两个一体化督查科,对各村环卫工作进行日巡查、周调度、月汇总、季公开。同时建立了保洁区排名、管理员奖惩和保洁员辞退机制,增强了各级抓好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吃的零食、用的笔、充电的插座、数据线接口……现代社会,可以说标准无处不在。可是你能想象垃圾桶保洁也有标准吗?

  “可别小看这一个垃圾桶,局里对它的保洁至少有四项标准。”在东河下村,乔官镇环卫所所长王贻胜指着路旁的垃圾桶给记者数了起来,“首先,桶的周边和盖子上不得有垃圾残留。其次,桶内垃圾超过2/3时必须清运一次。第三,桶身每周至少擦洗一遍,不得沾灰沾泥。第四,垃圾桶按每15户一个的标准设置。”

  类似的标准在整个昌乐县城乡环卫体系中随处可见。“像每100户配一个保洁员,每15个村配一个巡查员,每15个村配一辆垃圾收集车。对垃圾实行密闭式运输,按日产日清标准做到垃圾无积存、途中无抛洒、车走地净、定点存放,这些都是全县环卫工作的统一要求。”王贻胜介绍说。

  以宝都街道办田老庄为例。根据托管合同,县环卫局每天定时将生活垃圾运到垃圾处理厂填埋,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村内主要道路按市区的保洁标准,实行一日两普扫,中间拣扫。每年秋收和春节另组织两次大扫除,实现了全方位、无缝隙的保洁。

  “ 户包卫生、村包收集、 镇包清运、县包管理,四级联动分级负责,基本实现了垃圾的袋装化和运输的密闭化。 ”宝都街道环卫所的监督员郝洁和记者说,村里的垃圾就近送到各乡镇转运站压缩处理后,再拉到垃圾处理厂填埋。“以此来实现了环卫链条的最后一环——无害化处理。”

  “农村环卫工作不存在一劳永逸,很容易出现季节性的反弹。”吴进光局长说,“但通过制定标准、建章立制,我们大家可以保证农村环境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准上而不至于受季节性因素的太多影响。”

  如何在清理农村里的生活垃圾的同时清运生产垃圾,一直是破解“垃圾围村”的老大难。与生活垃圾不同,生产垃圾不仅数量大而且多散布在田间地头,清运起来极为困难。可在昌乐县,偏偏就有不少乡镇向“老大难”发起了挑战。

  “ 我们在岳泉、 北岩等瓜菜种植区专门设置了 20处农业生产垃圾填埋点,引导菜农将瓜蔓、菜秧等生产垃圾运到填埋点集中处理。”乔官镇卫生所所长王贻胜介绍道,“目前,所里已组织了20人的路域卫生保洁队,及时清走各种农业生产垃圾。”

  在昌乐县五图街道,许多种植业大村附近都建有生产垃圾暂存点和集中填埋点,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垃圾的定点存放和定期处理。

  填埋处理只是第一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昌乐县正在筹建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工程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可将 10% 的建筑垃圾加工制成可再生的建筑材料。 80% 的含有机物垃圾立即进入厌氧设备产生沼气,利用沼气发电,沼液可循环利用,沼渣可制成有机肥。 10% 的塑料化纤垃圾通过裂解工艺,生产柴油和汽油,真正将农村垃圾变废为宝。

  “ 下一步,我们会将保洁范围从村内扩展到村外,从居住区域扩展到田间地头,将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产生的垃圾全部纳入专业管理中。”张冬花告诉记者。

  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深入开展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据统计,实行村镇环卫托管后,昌乐县的环卫工人数从600余人发展到2500余人,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待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后,还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深入开展离不开财政的全力支持。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昌乐县已先后投入资金 3.5 亿多元,建立起覆盖城乡、衔接有序的生活垃圾清运网络,达到了“日产日清、车走地净”的垃圾清运标准。

  “成本大多数来源于农村环境的日常维护和集中整治,像保洁员工资、收集车维护、垃圾桶购置都需要钱。每年秋收后和春节前的大扫除,同样需要大笔的资产金额的投入。”吴进光局长分析道,“可以说,农村环境的维护无法一劳永逸,只能靠持续投入。”

  一个显而易见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怎样为环卫一体化提供长久的资金支撑呢?“一个办法是实现运行资金筹集的多元化。”吴进光介绍道,“我们在广泛调查、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创新了筹资模式,实行县财政兜底,县、镇、村分级投入,对筹集的资金由县财政设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充分调动村民依法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的积极性。”

  目前,昌乐县的村民依法缴费率已达92% 。同时,县财政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镇实行“以奖代补”,最高奖补比例达到应上缴额的35% ,各级对环卫投入实现了的稳步增长,极大调动了各镇工作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全县更是投资1400余万元新建了7处垃圾中转站,投资600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完全满足了全县中长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需求。

  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县直部门突出贡献奖、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先进单位……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三年多来,昌乐环卫局拿奖不少,可最让环卫局班子成员高兴的事儿,却与奖项无关。

  “ 看到农村的垃圾箱是满的最高兴,看到老百姓投诉多最高兴。”吴进光局长笑着和记者说,“投诉多了,意味着老百姓更加在乎自己的居住环境。垃圾桶满了,同样说明老百姓的卫生习惯在慢慢养成。”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破窗理论,一扇破窗如果长期没人修补,隔不久,其它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打破。”吴进光局长感慨道,“ 环卫一体化的开展是相同,农村环境本身很糟糕,垃圾只会越扔越多。你把村里扫得干干净净,自然就没人乱扔乱倒了。”

  采访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下一步,昌乐县环卫局将全方面提升数字化管理上的水准,同时也加强对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可循环利用,争取把城乡环卫一体化打造成一项“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